强力去杠杆之下 银行资本压力山大
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一场资本市场的暴风骤雨暂时停歇。5月11日,“股债商三杀”局面已现全面止跌。在此背后一系列“好消息”传来,监管部门已向银行发文,了解银行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情况并要求汇报。“银行委外赎回暂时有所缓和,前期市场对此监管趋严存在超调反应,短期内资金面不会像此前预期的那么紧张。”某大型银行资金部人士说,由于市场前期过度反应,去杠杆节奏可能一定程度放缓,但去杠杆和引导资金脱虚向实趋势不改。
近期,金融去杠杆大背景下强监管袭来,银行委外赎回、券商资金池整治等导致资本市场急刹式震动,同时市场资金紧张利率不断攀升,强力去杠杆钱荒再现。据市场机构估计,今年银行委外赎回规模最多3000亿,委外总规模约为5万亿上下。接下来,银行委外规模性赎回还会继续吗?银行离“还原一张真实的报表”还有多远?
赎回数千亿
这几天,银行与非银机构双方进入了博弈阶段,已有公募基金和券商机构,在产品到期之后要求银行续资金,否则无法按约定收益兑付。“这时候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哪一家机构想违约。”华南某券商固定收益部总监说,“银行由于监管原因委外提前赎回,基金券商也因资金紧张而要求续接资金,这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严监袭来,金融去杠杆摆上台面。4月初,银监会公布46号文《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称非银机构利用委外资金进一步加杠杆、加久期、加风险等现象属于理财空转套利的范畴,银行业机构需对此进行自查。还要求银行列出理财资金委外规模以及主动管理和非主动管理的规模,列明交易结构。为此,对银行缩减委外投资给出的自查时限为6月12日,整改问责时限为11月30日。
银行收到46号文之后,紧急行动起来,对违规、到期的委外投资规模性赎回,同时发行理财产品数量减少、规模收缩。
5月11日,华泰证券金融分析师沈娟在报告中称,根据微观调研,从年初至今大型银行的委外投资规模基本稳定,少数中小银行除了从委外机构业绩方面考虑外,还存在部分合规因素,预计赎回比例在10%以内。判断今年委外赎回规模约为2500亿-3000亿元,其中权益部分占比约为5%-10%,即权益部分的赎回规模为200亿-300亿元。
为此,资本市场反应十分剧烈。债市方面,5月10日收盘,中债总财富指数报收166.93点,创2016年以来新低;5月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破3.5%、3.6%关口,债市跌跌不休;市场低迷,4月超千亿的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股市也好不到哪儿去,4月份至今,虽然上证指数从3280点跌至最低3016点,跌幅仅8%,但许多中小盘个股暴跌,跌幅20%-30%的比比皆是,甚至有的腰斩。商品期货市场更是惨不忍睹,黑色系商品连遭重挫,即使5月11日整个资本市场止跌,期货黑色系仍再度走弱,焦煤跌超6%,铁矿石跌近5%,焦炭跌超3%。
急速去杠杆之下,市场资金面紧张,一般利率在2.3%左右的银行间质押加权利率DR001,这段时间维持在2.8%左右,资金面紧张已成了常态。Shiborb隔夜也在2.8%以上,而4月中旬之前还不到2.5%。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今年一路攀升,现在已经在4.5%上下,有的甚至高达5%上下。
沈娟认为,本轮金融监管收紧,主要政策导向仍然在于加快金融去杠杆、大力挤压监管套利和治理资金空转。
国泰君安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剑则将银监会的整治形象地描述为: 银监会的呐喊!请还我一张真实的银行报表。在其看来查清银行的真实资产投向后,若有监管套利情形,要么补提资本,要么清退问题资产。
非银更受伤
5月11日,某农商行交易员称,现在重点就是围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写自查报告。银行委外投资的自查与赎回,成为金融机构之间现阶段的重要主题。
那么,捆绑在委外这个链条上的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私募机构,哪一家的影响最大?“相比之下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影响不会太大,个别委外业务占比较高的机构可能调整压力相对较大,对非银受托机构影响可能有更大的缩表压力。”上述大行资金部门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