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扫描到手机
那么除了潜心开发产品、研究差异化,“新式茶饮”的品牌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
作为一个不怎么爱喝茶的主页君,不负责任地给出几点建议:
首先,是线下消费场景的打造。星巴克让“第三空间”的概念深入人心,让人们习惯在咖啡厅读书、办公和约见朋友。而漫咖啡则将“第三空间”的概念更加细化,希望打造一个“现代化城市舒适的休息空间”,让人们在店里享受一天中浪漫的时光。
那么,“新式茶饮”的消费场景是什么呢?是可以一个人放松的安静环境?还是可以和朋友亲人聚会聊天的舒适场合?又或者是可以自拍发朋友圈炫耀的装X圣地?
这些埋藏在“饮茶”背后的更具体、更深层的消费需求,远不是一个简单的茶饮门店或点单档口可以解决的。
其次,平衡品牌露出与店内成本的重要性,是“新式茶饮”需要思考的前车之鉴。早在4、5年前,“新式茶饮”就已经有过一轮洗牌。以“茶香书香”为例,因为过多地追求品牌露出,而把店铺选址在人流量较大的高档商场或商圈。但是,当时奶茶的概念还不突出,人们对传统茶饮的消费价值感体会较低,因此造成复购率和外带率很低,最终入不敷出,缩短了品牌和产品的生命线。
如今,奶茶品类独树一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比起传统茶,奶茶的价值感更高,消费者愿意接受一杯奶茶的价格在20元左右,同时奶茶也方便外带。但是,当所有的“新式茶饮”把核心产品线定为奶茶的时候,如何提高消费者的复购率和外带率,平衡品牌露出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将会是创始人们需要解决的另一个命题。
是压缩上游成本?还是运用新媒体营销?谁能在品牌势能和盈利模式上异军突起,或许就能占领这个市场高地。
我曾问过几个奶盖茶的死忠粉,他们都表示自己就算再喜欢喝奶盖茶,也会因为担心发胖和糖份的过分摄取,而控制自己的消费次数。
由此可见,当年轻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在乎消费性价比的时候,“新式茶饮”决不能单单是一杯好喝的饮料,它必须具备其他饮品不可替代的功能。
很多人都说,资本市场对“新式茶饮”的关注,是希望从中发现一个新的“星巴克”。从各方数据来看,国内市场的确具备孕育一个 “星巴克”体量的茶饮品牌的条件。但是,目前的“新式茶饮”能不能在品牌势能、行业文化与产品功能性等方面对标“星巴克”,并产生一个垄断的寡头,还需要市场和时间来验证。
所以,你认为“新式茶饮”里会出现下一个“星巴克”吗?点击下方“写留言”,参与讨论,发表观点。
参考资料
36氪 ·《喜茶火了,下一个星巴克会出现在「新茶饮」领域吗? | 36氪新消费研报》
随手科技、易观等 · 《开年,感受年轻人的消费力》
DoMarketing-营销智库 · 《丧茶凭什么这么火?》
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2016年中国茶叶产量、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