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点多,初次来锡打工的杨国福打来电话,告诉记者他刚被滨湖区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录用,妻子李丽红上午已去家政公司上班,两口子总算在无锡安顿下来了。“虽然是在车间当操作工,但这个厂肯教技术,我打算好好干。”电话里传来杨国福的喜悦,连续几天找工作的不如意已经让他意识到了一技之长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的重要性。
11日上午10点多,市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会上,提着行李包找工作的杨国福和李丽红夫妇格外引人注目。“既能谋生计,又要有尊严。”28岁的杨国福告诉记者,他们的要求不高,每月3000元左右就好,但一定不要被人看不起。夫妇俩年初十就来无锡找工作,两天了还没找到合适的。
在招聘会上转了一圈,问了十几家企业,杨国福夫妇俩都没被看中。“没技术没学历,工作经验又不对口,如果我是老板也不会要这样的工人。”李丽红发现,大多数企业给技术工开出了5000元起步的高月薪,她劝丈夫也去学一门技术。11点多,招聘会结束,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这对初次来锡的夫妇提着笨重的行李包没有目的地走上了大街,工作没找到,住宿、吃饭又成了问题。
记者带着夫妇俩到附近的快餐店吃午饭。饭间,李丽红说要找一份挣钱的工作供女儿来大城市读书。之前她在深圳一家酒店做了3年收银员,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去年回老家过年,在上海做月嫂的大嫂说,现在雇主都把月嫂当宝,“金牌月嫂”更受人尊重。大嫂的一番话颠覆了李丽红对“伺候人”工作的偏见,她也想进家政行业,尝尝当“金牌月嫂”的滋味。
下午1点多,杨国福夫妇来到火车站附近一家中介公司继续找工作。中介老板承诺包进家政公司,但要收100元介绍费。杨国福想到妻子能尽快上班,100元也值了。两个小时后,李丽红赶到崇安区上马墩街道一家家政公司面试。天色渐暗,杨国福在街边找了家30元一晚的小旅馆,在等待妻子的好消息时,他想起市人力资源市场免费介绍他到一家制造企业做操作工的事,他打算第二天去试试。没想到这一试果然成功了。(马雪梅)
原标题:记者跟着“85”后农民工夫妇体验求职
原文链接:
稿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