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05月16日讯
证券时报记者 张国锋
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的结果无非两种:要么死,要么生。
“创业是一件很难的事”这句话,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早已听到耳朵长茧。每个创业者心中一定都有一种成功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创业项目乘着创业风口迎风而上。在互联网快速变化、胜者为王的时代,要么成为第一,要么成为唯一,要么被第一个干死,要么被唯一兼并。创业的风口浪尖上,如何不做失败者?
实际上,大多的投资人都会告诉你,投资这件事,其实总结起来三点就是:第一是投人、第二也是投人、第三还是投人。创业的生死成败,往往取决于创业者本身“靠谱不靠谱”、“是不是适合创业”。
那么,什么类型的人适合创业,什么人又应该维持理性、不成为成功者脚下累累白骨中的其中一根?
罗永浩:六类人不适合创业
5月16日,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想创业,可你真的合适吗?《罗永浩·干货日记》“得到”第一课开讲》。文章里主要讲述了两个事情:一是什么人适合创业,二是什么人不适合创业。
在老罗看来,既渴望发大财,又不甘于平凡、追求更大事业上的成就感的人,这两种都是非常好的适合创业的基本素质,而两者能够结合的创业者,则是最完美的创业者。
他提醒说,有六类人是不适合创业的。
一、特别怕累、特别怕麻烦的人。有些人格外怕累、怕麻烦,跟这类人一起工作的时候,他总是掉链子、拖延,那么这类人通常是不适合创业的。
二、做事情没长性,容易放弃的人。一定要明确创业几乎都是万里长征,不要只盯着几个三五年上市的明星特例做判断。
三、抗压能力差的人。创业过程中要承受的压力和恐惧是超出你的想象的,一定要是抗压能力优于常人的人才适合创业。创业的本质就跟打江山打天下差不多,除了失败以后不用全家被拉出去砍头,其他的一切,都一样残酷。
四、对要不要创业这事犹豫、困惑了很久的人。这类人也许适合跟着人创业,但可能不适合自己独立出来创业。另外也不要老想着创业,现在全民创业并不是什么健康的事情。
五、希望自由,不想打工受委屈的人。如果基于这种理由去创业,是严重不提倡的。马云说过,企业家的内心都是被委屈撑大的,做老板要承受的委屈,比他打工的时候承受的委屈多无数倍。
六、对和家人相处时长很在意的人。关于创业的一个最大谎言,就是所谓的平衡好家庭和工作,这件事在理论上绝无可能。一旦启动创业,就全是工作,家庭是很难兼顾的。
俞敏洪:创业者要考虑五个因素
历经了24年的创业经历,让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俞敏洪对早期项目有着异于常人的直觉。中国合伙人的故事虽然广为人知,但实际生活中,创业者还是会在“同一颗石头”上绊倒。在丰富的创业经历后,俞敏洪总结了五个要点。
一、不要伪创新、伪创业
现在的创业大环境有一定误导性,而且很多所谓的移动互联网的创新都是伪创新。这些“创新”实际上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把原有商业模式去中间化,搞流量,然后再找商业模式。
俞敏洪说,自己鼓励大家去创业,但是不鼓励大家盲目创业。他比较主张创业者积累一定的经验以后再去创业。工作几年之后,有了一定经验和成熟的个性,与人相处比较圆润,对社会和想要创业的项目有相对透彻的了解,会更加容易成功一些。
二、不要过于急功近利
任何一个创业者把一个小公司做成大公司,可能会花几年甚至十几年。互联网时代来了,时间可以缩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的能力可以缺失,也并不意味着你可以越过创业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间,你的创业路径、商业敏感性、客户的忠诚度以及发现客户的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公司结构治理能力和世界上的经济资源,以及国内所有的资源接轨的能力,所有这些东西你都可以缩短,但是绝对不可能越过。
三、要活下去、要有大市场
开始创业的时候,有两个要素很重要,第一是眼前你做的商业模式和眼前你所做的事情能不能活下去;第二,你这个商业模式未来到底有怎样的大市场等着你。
很多创业者喜欢谈情怀,但情怀一定是基于商业模式能够走通的前提之下,凡是不挣钱的所谓创业,都是耍流氓。
四、能持续发展下去
什么商业模式才是好的商业模式?
第一,老百姓实实在在的需求,这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深刻了解你的客户是不是有这个需求,是刚需还是非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