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的一场活动上,曾经声情并茂的演讲过一则伊索寓言《农夫与蛇》,暗示了对一些“以怨报德”社会现象的警示和不满。
其实,类似的事情仍经常在上演。
近些天,创投圈被高度关注“空空狐事件”,随着律师声明中证据的呈现、空空狐前员工的爆料和周亚辉对事情原委的还原,真相逐渐清晰。一个创投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浮出水面。
挽救和不可理喻的反咬
这件事,核心的是两个人,空空狐创始人余小丹和投资人周亚辉。
回溯这场“你来我往”的战争,缘起于去年12月初,余小丹在自媒体上发布的一篇文章《20天》。文中,她“声泪俱下”地炮轰投资方未按时全额打款,并称在其生病期间,被周亚辉一步步接收90%股权,进而被踢出董事局等事情。
当时,作为文中所指的当事人——空空狐投资人周亚辉并未回应。
可是,5个月之后,也就是今年5月4日晚,余小丹再次在自媒体发文《空空狐历险记(第二季)》。文中,余小丹称很委屈,她拖着病体,借钱为员工发工资,却在晕倒工作岗位住院后,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权,还称周亚辉是“一个签了合同应付投资款都不打齐的投资人”。
面对汹汹舆论,周亚辉选择不再隐忍,用文字向外界还原事情的原委。
他向外界表示,余小丹所说的“趁病危霸占公司”并非事实,余住院前2个月公司就已陷入危机,于是她计划要解散员工,当时公司还有各种债务200多万。“出于责任,我(周亚辉)接管了公司,拿出500万来用于公司妥善善后,给公司寻找其他出路。”
同时,针对余小丹提出的周亚辉投资款还拖欠1900万的说法,真实情况是,协议约定周亚辉的投资金额为人民币2600万元。该2600万元投资款已全部支付到位。余小丹资金没到位的控诉,纯粹是无视合同修改、投资款实际已全部到位的真相,靠拼凑碎片事实来误导读者而已。
诸多业内人士从周亚辉的回应和他委托发布律师函中,已经明白了事情的大概,缕清了来龙去脉。余小丹的一些说法,完全是片面陈述、扭曲事实,对周亚辉的诸多指责更是不攻自破。
“创业”,不是创业者的通行证
纵观整个事情,并不复杂。有意思的是,在整个过程当中,余小丹一直把自己塑造成“弱者”的形象。时而说自己“病危期间公司被霸占”,时而说“像高年级学生围殴低年级学生”。不过,有评论指出,在这之中,余小丹一直在混淆概念,因为“弱势并非正义”。
有业内人士指出,大多数创业者是不容易,勤劳刻苦、起早贪黑,为的是公司的发展和项目的成功。但余小丹作为创业者,却被员工反映“基本没在公司见到过她”。作为空空狐创始人,余小丹以为把自己放在弱势的地位,便可以代表创业者,利用情绪化的自媒体内容,撩起社会心理向投资者这个“群体”发难,其心机之深可见一斑。
“一个90后的年轻人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面,就几十个人,却花光了投资人5000万左右的现金投资款,对自己的业务、管理没有一点点反思,面对投资人没有一点点羞愧,把全部责任都推到投资人身上,来进行自我包装炒作。”周亚辉在澄清事实的时候,如此说到。
作为创业者,余小丹很多开销,甚至比成功企业家更为奢侈。如果说单纯的文字不能体现事实的话,那么,周亚辉所委托的律师在声明中的证据公开,给了大家一个真相。据律师声明中晒出的余小丹报销证据显示,余小丹在不到1年时间里报销女性皮包、服装等奢侈品支出超过20万。
不得不说,作为创业阶段,余小丹如此奢侈的开销难以用“正常”来解释。这种肆意挥霍投资人的钱,不但是抹黑了创业者群体的形象,更是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余小丹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对创投平衡生态的一种伤害,给未来投融资双方在彼此信任上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
或许是看不惯余小丹这种“创业闹”,投资圈人士的态度此次出奇的一致,纷纷振臂力挺周亚辉。一位投资人在转发周亚辉的回应文章时,用“忍无可忍”来表达对他的理解。追梦者基金创始合伙人朱波也在朋友圈回应说:“十分理解亚辉的无奈,如果创始人缺少对资本和规则的敬畏,投资人其实是弱势的一方。即便最坏的结果发生了,很多投资人还是选择以对员工和客户伤害最小的代价来善后。”
如何看待“空空狐”的创投警示